近日,满载大凉山优质农产品的86812次货运班列抵达宁波北站。 10月20日,“永亮号”乡村振兴专列共运行12趟,搭载货物1100余吨,价值1300万元。 “永亮号”乡村振兴列车是中国铁路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不仅缩短了大凉山与东部市场的时空距离,也打通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从大山走向世界的“黄金通道”,让乡村振兴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强。 将“贫民窟商品”变成“漂亮商品”的频道。致富先修路 大凉山阳光充沛,瓜果优质。以往依靠“公海联运”模式,水果损失率高,成本高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如今,“永良号”班列采用“五定”运输模式,高效连接大凉山与东部沿海,打通“海铁联运”国际通道。以独创的箱式模式直连东南亚、韩国等国际市场,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和时效,有效减少了生鲜的损耗,把山里的“土宝”变成“金疙瘩”,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后劲。 一个枢纽,从“存在”到“合作”的转变。物流流通了,产业就发达了。凉山州、宁波市高标准建设运行“两地仓”体系。他们在西昌设立了2000平方米的中央仓库,配备自动化仓储设备和智能管理系统。同时全力推进11个主要对口县仓库统一清单和16个县(市)物流网点统一清单,形成高效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不仅为“山外煮物”提供了稳定支撑,也给乡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种协作,从“验血”到“造血”。乡村振兴关键是激发内生动力。 “永粮号”列车和“两仓”系统连接田地与田地、菜台与其他。前置仓与电商系统建立了直达消费者的“快线”。 8家家电卖场日均出货量突破万单。截至2021年,宁波凉山农特产销售额将达42亿元,惠及农民10万余户、群众超过30万人。不仅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问题的产品,也激发了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当地正在积极变革,建立合作社,探索“水果+精选”、“水果+电商”、“水果+农家乐”等不同发展模式。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加收入、致富。生机勃勃的活力催生了一系列绿色产业,吸引了人才、投资和游客,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 当“永粮号”列车的汽笛一次次鸣响在大凉山与东海之滨之间时,我们听到的不仅仅是货物运输的声音,更是乡村振兴的号角、共同富裕的脚步。未来,当更多的“振兴列车”驰骋祖国大地,当更多的“山货”通过高效便捷的渠道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时,我们一定会听到来自远山的更甜美的回声。 (简彦、陈东)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近日,满载大凉山优质农产品的86812次货运班列抵达宁波北站。截止到10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