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武装部,有一位被称为“罗大爷”的老员工——罗烈顺。老罗个子不高,皮肤被太阳晒黑了。
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武装部,有一位被称为“罗大爷”的老员工——罗烈顺。老罗个子不高,皮肤晒黑了,一头灰白短发,浓眉下有一双笑眯眯的眼睛。这位看似平凡的老人,用41年的时间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军事传奇。两个月后,人民武装部最年长的雇员将退休,为跨越两套军装的国防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灵魂与激情:南海“服务报告”
1984年秋天,年仅19岁的罗烈顺在朋友的机构报名参军,成为原南海舰队的一名水手。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湛江某护卫舰支队担任无线电报务员。日常执勤、维护、出国专业学习和训练,让年轻的战士无忧无虑地快速成长。
杜1985年,罗烈顺凭借出色的能力和素质,被选入上海正在建造的新型导弹护卫舰553舰,成为舰上最年轻的战士。半年后,他随西沙、南沙随船执行巡逻护礁任务,成功成为季节志愿者。
罗烈顺年轻时军装照片
1988年3月14日上午,正在南沙华阳礁巡逻的553舰无线电报员罗烈顺突然接到敌军即将袭击赤瓜礁的电报,他立即向上级汇报。作为海上指挥所,553舰赶赴赤瓜礁,命令502、531、556号护卫舰前往该地区发起反击。 “314”海战持续约48分钟。中国海军曾取得击沉2艘、击毁1艘的辉煌战绩。
“当炮声响起时,我站在飞机的舷窗里dio房间,亲眼目睹了整个战斗过程。 37年后的今天,他仍记忆犹新。罗烈顺因在战斗中及时、正确地发送和接收报告,被授予个人三等功。
海战结束后,他继续随舰在南沙海域航行,陆续执行巡逻、护航任务。直到1990年7月,服役近一年或即将到期的罗烈顺才无奈脱下“喷白”军装。
国防新纽带:动员战线上的“践行者”
刚退休时,罗烈顺持有“城镇户口”,可以直接找到工作。家人期望他选择福利待遇优厚的市公安系统,送他参军的当地武装部部长也亲自邀请他。 “这是训练我的军队,所以我有选择的机会。氮“军队需要我,我就不管。”经过深思熟虑,罗烈顺选择到当地武装部报到。
“说实话,当时我只是觉得我在部队的命运还没有结束,身上的军装还没有脱下来。”很多年后,老罗笑着回忆起。尽管当时的县武装部仍是地方机构而非军队,但25岁的罗烈顺毅然从“喷白”转战“迷彩绿”,成为了国防动员战线的一名“新兵”,已经工作了35年。
见证变迁:人武部建设“活档案”
罗烈顺的一生堪称地方防务动员体系发展的生动例证。 1992000年9月,他进入原汕头市潮阳县武装部,几个月后调到汕头市潮阳县原武装部工作。合浦镇武装部。 1993年,朝阳县撤县设市(县级)。原镇武装部人员调动,罗烈顺继续留任半年多。 2003年,潮阳市再次撤销设区,设立汕头市潮阳区、潮昂区。随后,他被调到新成立的潮南区人力部后勤科。
罗烈顺在合浦镇武装部工作时合影
筹备期间,只有五人的团队在食堂仓库改建的办公室里工作,休息在杂货间的钢架上。整整一年,罗烈顺每天上下班都要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 2004年4月,人武部正式为部队开办食堂第一次上学。大家亲自装修了礼宾部,分隔了办公区,设置了宿舍,把楼梯间变成了卫生间。
2011年8月,潮南区人武部临时办公地点设在交通局养路收费站一栋三层楼内。罗烈顺再次担任先遣队成员,每天骑车到新营区督导办公楼改造。一年后,潮南区人武部成功搬迁。
2022年,潮南区人武部新营址获批建设,年近六十的罗烈顺再次被任命,督导工程质量和发展。 2024年3月,新营地正式启用,结束了21-ta无独立营地的历史。 35年来,国防经历三更体制改革、两次行政区划调整、四次单位搬迁,罗烈从黑发变成白发,无怨无悔。
创意与匠心:岗位上的“可靠人”
“世上无难事,只要认真!”这是罗烈顺常说的。刚到武装部负责财务工作时,他不懂会计,只能爬书本。他不会当出纳,就把账本一一拿来请教。他强迫自己成为一名“金融专家”。后来,他负责武器装备的管理。白天他蹲在仓库里研究装备,晚上则熬夜研究材料。他熟练掌握了数十种武器装备的操作和使用。
罗烈顺维护设备
获得水电管理在ba中的作用后来到机架后,他不厌其烦地向设备厂家、安装人员学习,终于“看清”了复杂的管道,“准确”地了解了新增的设备。 “老罗负责的事情我们是最放心的。”这是单位领导的一致好评。
2013年8月,受强台风“乌特”、“塔美”影响,汕头潮南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罗烈顺带领民兵深入灾情最严重的四马铺镇华里西村,挨家挨户抢险救灾。尽管脚肿了,他还是飞不起来。 2018年8月,53岁的他再次求助,带领民兵前往咸城镇救援救援。
清风正气:没走远的“弟子兵”
熟悉老罗的人都知道,他拥有一辆“宝马”:一辆已经骑了三年的二手摩托车。他的儿子买了它。这些年,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或者酷热难耐,他每天黎明前一小时骑着摩托车上班,结果撞坏了六辆。有人嘲笑他,在武装部工作了几十年,“随意拿点好处”就可以“摩托换汽车”。每当老罗微笑着挥动他的大手:“你知道我是一个害羞的人,我最盼望的就是报恩。”
管财务时,??哪怕是一毛钱的错误,他都要花很长时间来解释:他所在的民兵有很好的关系,想索要旧军服,他拒绝了;他几十年来一直负责招募士兵,面对各种要求,他总是耐心解释:“我本来是一名军人,现在却要求我违反规定,帮你花钱去当兵。这既是报恩,也是违背良心的,我做不到!”
在监督新营地建设时2023年,面对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的项目,他严格把控质量,拒绝一切建议砍伐和违法要求。 “新营是我军几代人的心血,也是大家21年来的梦想。我不会为了一些私利而让这个梦想落入自己手中。”
家国情怀:硬与软的“一家之主”
“我没有给他带来好日子!”说起家人,老罗几次转身默默点烟,抬起头强忍着泪水。他所说的“她”,就是他的妻子郑素晴。 1994年他们结婚时,出身贫困的罗烈顺买不起彩礼,没有酒席,没有拍婚纱照,连婚房都是借的。带老公逛汕头三天,算是“游客联姻”。
婚后第二年,双子气孩子出生了。正值武装部调整改革的关键时期,罗烈顺经常忙到天黑才回家,所有的家务活都落在了妻子的肩上。后来,他被调到潮南区人民武装部。他远离家乡,没有时间照顾家人。孩子们常常饿着肚子在学校礼宾处做作业,下班后直到天黑才被接走。
老罗自幼丧父,母亲悲痛失明,由哥哥照顾。后来,他的弟弟在一次事故中残疾了。郑素晴确实选择了提前退休,一边照顾长辈和兄弟姐妹,一边抚养孩子。 “刮风、下雨、节假日大家都跑回家,所以我们就得跑出去。”老罗表示,自己因执勤、训练演练、救援等原因,公然错过了很多重要的家庭时刻和救灾。
“那你后悔吗?”面对疑问,他掏出烟蒂,缓缓说道:“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当过兵的人都会明白。”如今,他的孩子们事业有成、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美满。谈及退休计划,老罗想了很久:“如果公司不需要,我就和家人在一起,照顾孙子。如果公司还需要,我会永远听从号召,因为我永远是一名军人。”
(中国日报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 | 谢瑞卿)
WS69034F72A310C4DEEA5EF3C3
https://gd.chinadaily.com.cn/a/202510/30/ws69034f72a310c4deea5ef3c3.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复制和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