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株洲10月11日电 近日,株洲航天星际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日报株洲10月11日电 近日,株洲航天星际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星际”)在全球遥感服务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高北极地区实时遥感服务,标志着我国在全球任意区域自主遥感数据获取和实时应用迈出关键一步。这项服务依赖于自主建设的混合Insar星座系统,该系统包括星上智能处理和可变速率数据传输技术,生成从卫星直接到用户的端到端数据链路,用户生成完全独立于传统基础设施土地的独立获取数据的能力。
株洲航天星际移动终端开展科学任务研究北冰洋。
长期以来,海洋、极地等偏远地区遥感数据的获取受到传统基站建设难度和维护成本以及5G、5G区域等地面链路延迟等现实瓶颈的影响。为了系统地解决上述问题,航天之星致力于打造我国首个具有多轨道、多频段、多模式、多角度、多极化能力的混合遥感卫星星座,并同步研发了高度集成、模块化设计的移动遥感数据数据接收终端,可实现不间断全球覆盖的实时处理、实时采集、 高分辨率遥感、物联网通信等服务。星座系统规划规模超过100颗卫星。第一阶段成功发射8颗卫星,另有8颗卫星按计划近期发射入轨,初步发展实时区域服务能力。
“中山大学极地”出海后合影。
在“中山大学极地”2025年北冰洋科考任务中,搭载在舰载平台上的株洲航天星际移动终端及其支撑的全球实时遥感服务系统顺利通过了战斗实战验证。任务期间,该勤务为船舶航线状况、航道环境等基础要素提供了充分保障。作业区域可达北纬81度,实现了对星端和船舶的PareHong端的良好匹配适配,充分展现了移动终端在船舶动态航行和持续低温环境下稳定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性能。此次任务不仅为我国海洋海洋工程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路径和极地科学考察,也充分证明了实时远程的全球远程服务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得到了用户的充分认可。
未来,星际空间将持续优化星地合作架构,深化在应急监测、环境调查、海权地利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努力以更优质、灵活、自主、连续的数据数据推动我国建设全球用户的天、地、空联合体。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何春 朱友芳)
WS68E9CC87A310C4DEEA5EBC2C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510/11/ws68e9cc87a310c4deea5ebc2c.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网)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关于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



